
在強調機能的現代建築設計裡,如何把對生活、健康有益的「風、光、水、景、綠」,裝進房子裡,是一門極深的學問。
成立11年、專注建築設計的的磐鈺建設,總是不斷地在城市裡創造自然,為每一塊土地構築更好的環境,持續推出令人驚艷、引領風潮、獲獎無數的建築大作。2019年,它攜手國際建築設計團隊,在樓高26層的「磐鈺雲華」一案裡,種植6萬多株植物,打造出19座空中花園,142座跳島陽台,展現「與自然共生」的高綠覆建築型態,因而拿下國內外建築大獎,甚至還推動台中市政府頒布「台中市鼓勵宜居建築設施設置及回饋辦法」。
關照住戶使用需求 對人、對環境友善
「歷經疫情後,我們朝著建築使用者的角度去設想,整合、收斂雲華,以及之前別墅等建築作品的設計亮點,放在新推出的『磐鈺雲詠』新案裡。」磐鈺營建機構總經理張立杰直言,雲詠是磐鈺最新的指標案。
然而,這項指標案仍然內藴創新的構想、不同以往的新視野。磐鈺雲詠的基地位於台中台灣大道四段與玉門路交叉口,是一塊三面臨路的角地,前臨東海的40萬坪綠海。「磐鈺雲詠有現成的東海森林、遼闊無遮擋的視野,就不用再強調建築物本身要做高空綠化,那樣會讓維護成本過高,所以我們要務實一點,改把東海的綠意,延伸到雲詠的建築本體。」張立杰強調。
在國外,愈是昂貴的商業、住宅區,周邊公園、綠地就愈大片,建築儘量開落地窗,將窗外綠意引進屋內。所以,磐鈺雲詠的基地面積930坪,僅用38%建蔽面積,特地留出60%以上的開放空間,在建築周邊、街角處,規劃微型藝術公園,用開放式綠地,把對向的東海綠意延伸過來。

而且,微型藝術公園空間是開放、漂亮的,住戶與路過的行人都可以來休憩,彰顯社會、鄰里共好的價值,也能對於周邊區域環境帶來友善睦鄰的效果。
東海綠意、天光雲影就這般爬上了高樓,「那是一種流瀑概念的採光面亮體,當太陽光從東邊往西邊移動,也會有光線的變化。」張立杰解釋磐鈺雲詠建築立面的設計巧思。
磐鈺雲詠每三層樓就設有一座空中花園,也成為住戶鄰里互動的交誼場合。為了讓植栽欣欣向榮,磐鈺還蒐集日照、風場環境數值,進行參數模擬,為每一個方位的陽台,選擇最適合生長的台灣原生種植物,方便住戶照顧。

再者,磐鈺將為雲詠建造地上24層、地下5層的一體式建築,總計有92戶住家、1戶店面,每戶58~65坪且四面採光,並且設置有電動車充電設施的平面車位,以及迎賓大廳、家教室、圖書館、宴會廳、多功能交誼廳、中式廚房、臨停緩衝空間、資源回收室等基礎公設。
考量住戶的電商網購、美食外送需求,磐鈺雲詠特地將住戶人流、快遞與外送員進行分流,藉由基地原本的高程差地形,在微型藝術公園內劃設回家的步道,搭建高低錯位的雨遮、駐足休憩的石檯,增加行走的趣味,然後被導引進入位置較為裡側的迎賓大廳;至於快遞物品與外送員送餐,則是被設限置於迎賓大廳前方的臨停緩衝區,由物業人員統籌管理。未來,磐鈺將會引進智能機器人送貨的服務,一來減少物業秘書的人力成本支出,二來也能精準送貨、提升效率。
投入ESG、驅動永續 成為業界標竿
在強調機能的現代建築裡,建築除了被建築師視為生活的容器,而磐鈺也把公司自己倡議的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永續理念,移植入建案裡。例如,磐鈺雲詠從住宅屋內到公共空間、梯間,都有大面開窗的設計及空中花園、跳島陽台,大量利用自然光、自然風、植栽,提供照明、降溫,大幅減少能源的消耗。

在今年9月,磐鈺將要出版ESG專書。張立杰說,磐鈺並非上市櫃公司,沒有對股東發表永續報告書的壓力,但磐鈺仍投入經費、人力,梳理公司過去11年來落實永續的各項建築設計,以及淨灘、減廢等實際行動,透過專書的出版,審視還有哪些不足之處需要加強。
「磐鈺雲詠已經拿到低碳建築認證!對於低碳、綠建築,我們不應該再討論設備,必須討論建築的基本設計原理,以及如何引入『風、光、水、景』的元素。」張立杰舉例說,磐鈺的建案樓梯間,儘量開窗,採用自然光照明,「雖然開窗會增加營造成本,價格比RC牆多一倍,但這是永續的做法,我們會堅持去做。」
不同於其他同業被貸款總價4千萬元的上限,而屈服於坪數與總價的限制、供給壓力與成本等市場主流價值觀,張立杰說:「這些對磐鈺團隊來講,都是次之的議題,我們想要呈現自己認為理想、有價值的商品,最終才會去定義建築的外觀與平面設計。」
以理想、價值回應建築設計的核心思惟,一推出新案就能立下了台中房市的標竿,磐鈺已經維持它在消費者心目中無可取代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