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是對一件事的看法,是觀點也是遠見,知名建築師札哈·哈蒂(Zaha Hadid)、法蘭克·蓋瑞(Frank O. Gehry)、UNStudio事務所等,皆以挑戰全方位數位創作,大膽解構,超越建築本質,倡議低碳永續,創造嚮譽世界的城市地景建築。
築先有格 風範自顯
磐鈺營建機構做為「宜居建築的先行者」不斷探索生活的價值,邁向第二個十年的開端,從構想環境與社會人文的實踐整合,再回歸自然共生的初心,攜手國際團隊,結合數位建築與低碳美學,在中台灣打造一座未來生活的載體,在城市裡植下一座革命性的建築。
可持續的建築格局
選地哲學,要從人與環境共好的方向出發。磐鈺選擇在舊城區,將舊有的土地重建活化,減少城市過度的開發,將永續的信念,在土地循環中實現。磐鈺營建機構總經理 張立杰說:「每個新案的開始,會討論市場、成本、工期的框架議題,但這從不會是我的包袱,因為磐鈺董事會,不單只問我投報率,而是希望我能說明建築的理想與價值。」

因此專注於建築的基本設計原理,探討引入風、光、水、景等元素,從而定義建築外觀與格局,是磐鈺以理想、價值回應建築設計的核心思維。磐鈺雲詠面對東海40萬坪綠海,豐富的自然條件,磐鈺並非複製雲華的成功,反而選擇將東海大學的綠意延伸穿越臺灣大道,以60%的開放空間,謙退植綠與城市友善共好。
好維護的公設、可負擔的生活
擁有思維格局是設身於住戶的角度思考,建築帷幕設計帶來節能,與綠化相輔相成,讓建築與自然成為永恆的風景。磐鈺雲詠的室內格局以及公設空間,演繹不同的風格,在建築裡裝載的不只對生活的想像,包含疫後公共防護及導入科技智慧的生活管理、機器人服務、節能,與時俱進並非追求潮流而是將維護的成本都算遍,做出最好的選擇。
而可持續的哲學,即是讓永續變成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邀約,規劃七座空中花園、八座宜居陽台、一座微型公園,住戶日常裡能更靠近自然、在意自然;邀請住戶一同跑馬拉松、街道維護,生活不只是住進磐鈺的建築裡,更是住進永續的哲學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