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Golden Jade Construction &
Development Corp.
Aug 30th.2023
為臺灣大道綻放的藝術之作 磐鈺雲詠訴說宜居建築語彙,光影與綠意讓日子過成一首詩

By GQ Taiwan


說了很多的生活品味,談了很有深度的城市美學,真正偉大的實踐者,是像《阿凡達》導演一樣將夢境轉譯為超越想像的真實。我們期待所居之地如同莫內花園那般動人,磐鈺雲詠找到了通往這座花園的鑰匙,打開門,光影與綠意是這棟居所的主旋律。但那不是大師筆下,難以企及的瑰麗,而是真實人生的日常。

 

一棟建築,生命史可達百年之譜。歐洲多處皇宮、城鎮,皆因保有數個世紀的建築樣貌與文明歷程而入列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世界上沒有一人因其鉅富而為人稱頌,之所以獲得頌揚,皆源自留給後世的人生價值,而這些價值全體現於文化、藝術、科技,乃至於對文明有所進展的貢獻。立基於此,我們看見2019年磐鈺建築與新加玻WOHA建築事務所合作的磐鈺雲華,獲得了2021年國家卓越建築獎最佳施工品質獎項,亦是台中首座實踐高空垂直綠化,與自然共生的前衛綠建築,其高綠覆蓋率甚至催生、改變了台中市宜居建築法規,影響了自此之後的城市建築景觀。自磐鈺雲華至2023年的磐鈺雲詠,一步跨越,不只推動台灣建築進程,也是永續宜居建築的國際趨勢。


國際視野數位建築,永續低碳宜居美學

 

從法蘭克.蓋瑞(Frank Gehry)、扎哈.哈蒂(Zaha Hadid)到擘劃台中國家歌劇院的伊東豊雄(Toyo Ito),這三位普立茲建築獎得主的共通點,即是將「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發揮到極致。建築巨擘將科技運用於建築設計,打造大膽解構的新型態數位建築,不但向自然界形態取法流線型的建築外觀,也以數位技術構築與自然共生的各種可能性,將光影、風向、氣候、溫度及結構力學都列入精密演算,從而使其成為與居住者協作以人為本的生活方程式。

在構造設計之初即預示建物完成後數十年,甚至百年的使用情狀,以及對應劇烈氣候可能產生的變化影響,這都是將居所視為有機體,且呼應永續淨零碳排的先見之明。座落於臺灣大道與玉門路軸線,對望東海大學40萬坪森林綠海的磐鈺雲詠,位居中部科學園區,在人文薈萃與科技造鎮的基礎上,主導「宜居美學」走向的磐鈺建設總經理張立杰提及,「數位建築是磐鈺雲詠的精神,也是磐鈺建設邁入第二個十年的創作依歸。」相較於磐鈺雲華樹立綠化天花板指標的260%高綠覆率,磐鈺雲詠不做複製成功模組的載體,而是將東海學園的綠意延伸穿越臺灣大道,「基地有60%開放空間,超過600坪作為市民公眾共用,在臺灣大道與玉門路交會轉角創造原本沒有的微型公園,也提供給鄰里一個有綠意的休憩處。」張立杰認為,封閉式的森嚴豪邸不是企業經營要走的方向,真正的宜居美學是落實在「會受到鄰里喜愛」的友好利基,尤其是身在舊城區,跟既有住民相互交流共同價值,才有能力談論永續,實踐永續。






與自然共生的建築DNA,因地制宜無可複製

 

建築會影響一個人的心境!登高望遠,心境遂有了開闊的廣大輻輳。磐鈺雲詠涵納學園綠海,建築師更以光影為這首生活詩篇的標點,是逗號、驚嘆號還是破折號,交由家的主人創寫。磐鈺雲詠360度皆為帷幕玻璃設計,名為Sky Jade,便是以經過縝密計算的7°玻璃斜角,運用折射角度呈現鑽形外觀,不但建築的每一個面向皆表現不同的建築表情,乍現如玉之翠,如鑽之耀的光澤,身居其間的人們,由於四面採光,在節能、使用更少的電力之餘,也會在一天中的不同時刻,得以欣賞被斜面帷幕引進室內,如精靈般游移跳動的光影之舞。



一塊一塊像孩子俏皮地墊起腳尖的玻璃帷幕,形塑了這棟建物更靈動的面目,而與國際建築巨擘相應和的數位建築編寫,則揭開了讓建築活起來的綠色流瀑。「空中花園是磐鈺建築作品最重要的元素,但為了另創新局,這份設計圖稿是足足磨了五年才誕生的。」導入數位參數來構造建物,創作出理想中引入自然生態的居所,但張立杰不諱言,要維護高樓層空中花園的植栽,得付出遠高於地面層數倍心力。透過數位風場模擬每一建築面向的受風情況,再進行設定植栽配置,「西側日照強烈、水量蒸發快,就選擇耐曬植物。北向要抵抗強勁的東北季風,就需栽植抗風樹種。」在邁向淨零碳排的當下,有了擴張往攀藤與跳島陽台的施作,經過實測,反射在牆體的溫度,足足比沒有綠覆蓋少了攝氏5度。

冗長的前期規劃,結合科技數位AI,也得耐性面對面溝通,一次次推翻,要通盤考量台灣位處地震帶、建築法規,加之建築師不願意在創意上讓步的堅持,激盪出這看似神來一筆,但背後卻像是璞玉不斷被工藝精湛的玉匠琢磨,最終令世人驚豔。靈感來自建築團隊發想:綻放的綠生態剖面,一道流瀑直瀉而下,兩邊產生了水波紋,隨光影變化,映射在玻璃帷幕上,隱喻「開敞初心、吐納自然」的意境。


「建築應當是因地制宜,雖然磐鈺成立以來就以納入光線與自然的綠建築為核心價值,但更重要的是,要因應不同基地條件去做最好的規劃。」張立杰提及台中人共有的回憶,現今的臺灣大道即是老台中人熟悉的中正路、台中港路及中棲路整編後的名稱,過去只要想到買高級舶來品,就要到台中港旁的中港路。如今,在這條從台中火車站到台中港區,全長24.2公里的臺灣大道上,植了一件名為磐鈺雲詠的藝術品。「把自然帶回城市!」蜜蜂、蜻蜓、各種鳥類都回來了,一個心念,一棟建築,在磐鈺雲華再次看見城市的生態。得以預見,磐鈺雲詠這棟創新的住宅量體,不僅僅是入住者的新家,也將會是串起台中人往昔、今日與未來的據點。




回應東海40萬坪綠海,與鄰為善創造共好

建築如何在後疫情時代做到永續、環保、低廢,同時又顧及使用者從疫情時期以來衍生的各種生活需求?這些條件要具足,磐鈺雲詠可能有機會在未來出一本專書作為演示範例。「這一次在建築設計上的突破,可說是與時俱進。」經歷一場疫情洗禮,張立杰觀察到,整個社會和建築規劃都在進步,「不但對住宅的思維與以往截然不同,同時又要融入淨零碳排的啟動,建築業者如何落實ESG就在這裡體現。」

「剛好就好!」經過漫長的修圖、磨合與腦力激盪,張立杰有了這樣的體悟:很多事情剛好就好,公共設施應當是剛好就好,不追求過度華麗繁複;也不要過度裝修,「剛好也是一種永續的思維。」張立杰認為,既然已擁有東海大學無可取代的綠海,那就無需再追求高綠覆了。靈活調整的是每家每戶皆坐擁180度全景的綠海景觀,每3層樓就配置一座空中花園,其中還有8戶私家空中綠院子,將大隱於市,蒔花弄草的生活,過成滿足知足的日常。

磐鈺總經理張立杰說:「一棟建築不只要對住在裡面的人是好的,對環境、對鄰里都應該要共好。」,因為這是磐鈺建設引以為傲的核心理念。留有大面積的開放空間,設置了可供行人憩坐的街道家具,「有時難免在開放空間看到髒亂,難道要為了規避這些狀況而縮限我們與市民互動嗎?」不能怕髒亂而不去做,「這就是我們作為社會共同體應有的體認與責任。」

 

勇於創新,超越自己,而非追求與複製既定的成功模組!對於全球企業全力投入的ESG永續發展經營,從淨街美化城市到成立磐鈺生活美學文化藝術基金會傳遞知識、傳遞正能量,「一個好的企業,會把同仁夥伴放在第一順位!」張立杰認為,要打造一個優良工作環境,讓員工覺得上班很快樂,也了解自己是落實ESG的一份子,「企業要更好,身在其中的每一個人都要付出。」這就如同居住空間對一個人的影響,磐鈺建設設計的居所,是可以與鄰居經常寒暄、打招呼,甚至分享彼此自種蔬果的共好空間,讓相互關心、問候成為潤滑生活的重要環節,推己及人,這棟建築就不僅是臺灣大道上可望而不可及的景觀,也不僅是藝術品般的存在,它的美,是為了讓這個城市變得更好、更宜居而誕生。

TOP